陇东年味

期次:第666期    作者:屈颖娣   查看:59


  我的家乡在甘肃庆阳。甘肃省简称陇,庆阳位于甘肃东部,夹于陕西和宁夏之间,称作陇东,在祖国版图上是地道的大西北。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周先祖不窋陵、范仲淹故居、李梦阳亭等古迹昭示着它的悠久,个性化的民俗乡情彰显着它的魅力。俗话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小年是大年”。我在腊月初回到故乡,恰好赶上拉开春节序幕。
  腊八粥与腊八冰

    陇东的腊八粥成分丰富,选用大米、糯米、薏米仁、红小豆、桂圆、红枣、核桃仁、花生米等主要食材,按一定的顺序入锅熬煮。在足够的时间和用心的作用下,腊八粥就香甜出锅了。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享用一碗浓稠甜蜜,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养身养心。
  喝腊八粥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陇东的特殊在于陪伴腊八粥的还有腊八冰。陇东地区冬季寒冷,“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传说吃了这一天的冰,一整年都不会拉肚子。因此每年腊月初七的夜里,大人会为孩子们盛一碗很浓的红糖水放在户外,还在这碗里放上一枚细线系着的扣子,隔夜,红糖水变成红糖冰。取下这块冰,提着它不时地舔几口,形式大于内容,快乐多于营养,很尽兴。
  我担心生活方式的改变,会让室外结的腊八冰和柴火熬的腊八粥与我们这一代渐行渐远,今年还特地自己制作一碗腊八冰,舔着红糖冰块,想着小时候的快乐,特爽。
  小年二十三

    小年是个难定义的概念。大多地方是“官三民四船五”,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里轮着;也有地方把除夕叫小年;还有地方把正月初五、十五叫小年。
  陇东地处西北,曾经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要地,因此习俗受官方影响较大,民间统一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要鸣放鞭炮,迎接灶神,供奉瓜子花生糖果红枣糕点等祭品,以求来年五谷丰登。从这一天开始,每家每户都开始“忙年”,洒扫庭除,杀猪宰羊,置办年货。最受孩子们追捧的当然是老人们制作的美食,爷爷奶奶揉面炸油饼、麻花、油糕、酥合子等美食,想着美,闻着香,吃着酥。

    除夕坐夜

    过了腊八和小年,日子每天都匆匆来去。到了腊月三十日,真正意义上的“年”就会来临。 陇东地区除夕特有的年味叫“坐夜”。 除夕之夜要坐一晚上,目的是陪祖先。据说这一晚家里的祖先都云集在一起,要在家里过年,为了不让祖先们孤单,后人这一夜不能睡觉,要坐夜陪伴。通常吃过年夜饭,每家每户会先放爆竹表示这一年的结束。紧接着家里的男主人要出门,在浓浓的夜色里,顶着风雪,先拜访宗族里的长辈们,再挨着走亲串戚。每到一家,首先就要在正屋祭祀已经过世的祖宗,再问候家中的长者。同时,在经过十字路口时,也要祭拜过路的孤魂野鬼,体现这个特殊时刻的普惠。一圈走下来,夜也快过去了,稍微休息一下,初一便已到来。
  春节的臊子面

    我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初一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元宵,我的家乡呢,初一吃面条。“下到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一条线,走过七州与八县,没吃过这么好的面。”这个民谣中充满了陇东人对自己面条的自信。而年初一的第一餐就定为面条,更突出了陇东面条在食谱中的重要位置。
  年初一,大清早,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就净手挽袖,舀水和面,反复搓揉。几下子,盆光、手光、面光,再放那醒会儿,就拿擀面杖擀起来。一会儿,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面条就成了。接下来是做臊子,臊子在方言中的意思即切碎的碎肉末或肉丁。与之相配的当然还有木耳、黄花、萝卜之类的蔬菜丁。热油猛火,煎一锅臊子汤。面条柔软韧劲,臊子汤香气扑鼻,盛入碗里,撒上葱花香菜,便是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
  现在资讯发达,我们很容易了解各地的年俗,看来看去,我还是觉得家乡的年味最有味,于是,我记下家乡的年味,也告诫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传承家乡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