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院:培养有文化的生态园林师

期次:第670期    作者:蒋学飞   查看:43



  一个披着蓑衣的稻草“老人”站在船头,眼神透露着喜悦,一排竹子和木材打造而成的“编钟”随风发出优美的乐声……秋收时节,园林院学子来到江宁区溪田生态农业园内,他们4-6人一组,就地取材,利用园内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竹子、木板等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让原本看上去废弃凌乱、粗糙的稻草,“变身”为园区内一个个美妙且充满文化味的景观。
  据了解,这是由我校和江宁旅游产业集团、交通建设集团联合主办的一场稻草景观设计与营建竞赛。活动广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并被《南京日报》、江苏卫视等媒体报道。这也是我校园林专业课外创新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挥第二课堂,构建“3+2+2”育人体系

    目前,园林教学普遍存在“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对课外活动缺乏系统构思与顶层设计,存在“选题随意化”“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形式化”现象严重。
  对此,园林学院提出构建“3+2+2”课外创新育人体系,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理念与技能、知识与素养、艺术与技术等多维度联动,将设计、文化、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文化素养、现代思维”的园林设计人才。
  什么是“3+2+2”课外创新育人体系?“3”即为 “设计营建类竞赛”“创意展园类竞赛”和“国际性竞赛”等三类设计竞赛,以此培养学子的创新实践能力;“2”是指“专业前沿+学术思辨类”和“非专业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学术讲座,重在培养学子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最后一个“2”是“境外拓展游学”和“境内社会调查”两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子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一个全面立体式的课外育人体系,将如何付诸实现?首先,课程设置上,园林学院开设了园林专业设计类、工程类、构造类和植物类等课程,为三类设计竞赛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邀请设计学、工程学、美学、文学等专业老师走向该院的讲台或参与指导学生;鼓励专业老师和学工人员协手合作,共同为培养“美丽中国”的“美化师”贡献力量。
  培养学子的国际视野、文化素养、现代思维

    邀请国内外行业学者、专家来校做思辨类的讲座,是园林院提高学子创新思维能力的一大举措。该校根据学生需求,相应邀请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专家进行“对话”。“不盲从,对现代设计理念懂得思辨和扬弃,也是现代园林设计人才的时代要求。”我校校长、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王浩介绍,该院通过每年举办20多场园林专业前沿和学术思辨类讲座,提高学生对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思辨能力。(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