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记校第三届“十佳大学生”获得者、轻工学院2016级博士生卞辉洋

期次:第679期    作者:刘亦轩 吴若菡   查看:171



  他,博士期间已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累计影响因子43.2,引用次数过百次),授权专利1项,应邀为Cellulose、Bioresource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曾获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十余项,并在2018年获得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奖学金10万元和“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
  他就是轻工与食品学院2016级博士生卞辉洋。
  科研火花来源于兴趣

    卞辉洋认为,所学当有所用,因此,他在本科就参加了“大创”实践训练计划。慢慢地,在实验室“刷试管”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科研的创新领域。卞辉洋清晰地记得,“大创”的研究课题是 “智能响应型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吸附/脱附性能研究”。研究中,他第一次发现纸浆纤维化学改性后可以变成球状材料,惊喜不已。不过他也诚恳地表示:“当时自己并未对科研有明确的目标,但也萌发了好奇心。”这使他在本科毕业后,坚持理想,以平均绩点3.75的成绩成功保研并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
  “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上就需要更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只能忽左忽右地走下去。”卞辉洋坚持本科时认真的学习态度,他每天再忙都要阅读文献,每周至少精读三篇与课题相关的英文文献,并且使用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在导师戴红旗教授的指导下,他抓住到国外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大显身手。
  赴美研究 收获颇丰

    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卞辉洋被推荐至美国农业部林产品实验室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交流学习。深造过程中,他发现,国外科研院所的生活条件没有国内好,但实验室安全警示非常完善,废品废液的处理也十分及时。“国外更完善的设备管理与运行技术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卞辉洋侃侃而谈,眼神中难掩激动的神情。
  在美国,卞辉洋潜心钻研,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和每一个实验数据。其中,有一次经历让辉洋记忆深刻,那是一个极其平常的上午,卞辉洋在实验室做一个常规的木质纳米纤维解离实验。实验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在最后分析产物组分时,卞辉洋有几分不淡定了。“我当时得到了两种物质,而此前的实验只能获得其中一种,第一反应以为是操作失误。”卞辉洋说,但他又不想忽略这次现象,于是主动请教导师并分析其原因,最终才发现这次使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对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
  此后,他与同行师兄各重复了一次实验,用科学的表征手段,证明确实得到了纤维素纳米纤丝和木质素纳米颗粒两种物质。“不仅如此,实验还能将两者很好地分离,催化剂也能保持循环使用,切实符合绿色化工的理念。”卞辉洋说,确定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后,他加班加点写论文并投稿,最终,SCI论文审核意见给出了“非凡的工作”这一好评,并在绿色化学领域名刊《GreenChemistry》上发表。
  这次发现是生物质材料分离利用领域的突破。美国农业部林产品实验室导师朱勇俊教授曾评价他:“他的这项研究内容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辉洋是一个非常勤勉,并且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人。”卞辉洋感叹:“做科研是很辛苦,很枯燥的,但当发现科学的神奇之处,我又有了巨大的喜悦。”
  创新是一种习惯

    科研不止一朝一日,贵在恒。完成了在美国的访问学习,卞辉洋回到南林,便开始协助导师戴红旗教授搭建纳米纤维素“小试”试验基地。谈到自己的爱徒,戴红旗表示,他期望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开阔眼界与创新思维,回校后为专业的发展集聚能量。而卞辉洋学有所成,带回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给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但卞辉洋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2017年10月,回国不久的卞辉洋就参加了在福州举办的一个关于纳米纤维的交流会。听取报告时,他被一组三维反应木质结构的流程图吸引。他深切感受到,创新的研究点加上形象的模型图,更能清晰地表达研究内容。而图形的绘制,正是自己所欠缺的。返校后,卞辉洋立即联系我校家居院学生,希望凭借他们的绘图功底帮助自己提高模型的绘制水平。从此以后,他都与家居院相关专业的同学保持着密切联系。
  “科研不能只埋头做实验,埋头做了试验后,还应多与专业人士交流,新的灵感往往是思维的火花碰撞而出的。”卞辉洋认为,研途如斯,踏踏实实做事,且行且进步。
  做一个“活泼”的科研工作者

    科研之外,卞辉洋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谈到自己的业余生活,卞辉洋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在本科阶段,他就组建了院乒乓球队并成为第一届队长,曾获得过校级单打第四和团体第三的好成绩;在国外学习时,他被夸赞“乒乓球打得很好”。与此同时,他还养成了跑步的好习惯,一周至少四次,一直延续至今。接受记者采访前一天,他还在操场跑了5圈。除了运动外,卞辉洋还爱好写作,“研究生不应只顾着眼前的实验,也要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卞辉洋说,科研过程虽苦涩,但生活也可以精彩,他也算一个“活泼”的博士生。
  谈起对未来的目标,现已博士三年级的卞辉洋与记者分享:他当前的任务就是尽量完成好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并以在美国的研究为基础,做实做精。“毕业论文大概有 150页,三四年的心血,我想做得更好。”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卞辉洋始终表示,希望自己今后能一直从事科研事业,做一个“活泼”的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