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聚合力 硕果摇满枝

———艺术学院骄人大赛成绩的背后

期次:第681期    作者:谌红桃 成方中   查看:58


  今年以来,艺术学院各类竞赛捷报频传。截至到目前,艺术学院2018年学生共获奖438项、教师60项。
  骄人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凝聚着艺术学院师生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也彰显了该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亮点。近日,校报记者来到艺术学院,采访了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周杨静、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宁和厉群老师,听听他们讲述学院骄人大赛成绩背后的故事。
  记者:我们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系在各类大赛中屡屡获佳绩,您觉得获奖关键是什么?
  周杨静:学科竞赛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在多方面、多途径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说到学院获奖的关键,我认为团队协作、共同发力,促进师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非常重要。自2018年初,我们组成了以学科竞赛为目标的教学竞赛团队,并将各类学科关联的大赛信息分解任务,分类组织不同班级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并纳入课程考评环节。在参赛初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集中进行选题分析讨论;在中期进行一对一作品点评分析和辅导,要求学生进行多次的修改完善;在后期安排班干部审核作品信息,集中报送作品或在线上传作品。各项保障措施和规范化的流程,让教师间协作更加默契,也更进一步积累了创作经验。
  今年以来,我们系参赛学生覆盖面广,比赛硕果累累。视觉传达设计系今年共参加了13个学科竞赛,比2017年增加了4项,在9个比赛中累计获奖130人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项、国家级二等奖12项、国家级三等奖15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12项、省级三等奖13项。在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公路公益广告大赛中,系里组织了90位师生共同创作了130件作品,最终2名教师创作的作品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12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1个全国一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和3个全国三等奖。
  由中国包装联合会举办的2018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团队师生在此次比赛创作中,把握“绿色、可持续设计”理念,形成一系列创新意识强、独立知识产权的包装设计作品,并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二等奖11项和全国三等奖19项。
  记者:您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带领团队参加大赛的思路和举措是什么?
  张宁: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目前参赛的重要主题。为了让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突出这个主题,我们系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教赛结合”“以赛促教”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系列非遗纪录短片创作过程中,我们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由教师引领学生收集、分析并讨论往届获奖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关注专业新动向与提升参赛信心。其次,专业教师的课堂引导与指导,对学科竞赛的参与结果关系密切。为确保系列作品能起到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组织专业教师关注与整理相关学科竞赛资料,集中商讨竞赛与课程的适宜结合点,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这为保持课程质量的专业性、新颖性与时代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平常工作中,我密切关注各类相关学科竞赛,组织教师从各类赛事中筛选整理出各比赛的关键时间节点,集中商讨适合与各赛事结合的年级、课程与时间点,赛前动员、赛中辅导、赛后总结,为参与学科竞赛制订了最优化的时间与精力配置方案。本学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首届‘江南古运河’文化创意作品联展”“江苏省艺术设计大赛”“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微电影超级赛”“首届江苏省动漫数媒创意及制作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第六届中国(邳州)银杏节暨省树银杏确立10周年艺术设计大赛”等竞赛,夺得国家级、省级奖26项,优秀与入围24项,为我校学科竞赛再添新彩。
  记者:听说您指导学生获奖86人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4次。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一定有着丰富的经验,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
  厉群:我刚开始组织学生参赛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没有全局、长远的战略思维,不了解参赛将带来的成长和收获。对此,我很着急,于是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参赛的动员和技术性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获奖不仅能给学校带来荣誉,对个人能力的提高、综测、评优、保研,甚至在今后工作中涉及招投标、评职称等方面都有关键性作用。这样的讲座,我从今年5月份开始大约办了5-6次,每次组织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学生参加。
  此外,我还按班级、年级分别组织过几次,其中专门针对毕业生的类似讲座举办过5-6次,研究生约4次,每次都要求学生签到或做会议纪要。随着参赛成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动参与到科研竞赛中来,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不是我班上的学生,有些班级学生的参与率达100%。目前,整个参赛队伍已跨越班级、年级、学科、学院、学校。我组织的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包括金陵科技学院艺术院、南师大美术学院、南广学院艺术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的师生。
  由于比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我采用课堂加业余的模式,把参赛与学生练习、作业、成绩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当场绘制,当堂讲评、修改。还针对班级和年级分别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QQ群,并将外校师生、校企联盟的企业成员也拉入群中,要求学生随时将作品传到群里,我通过语音讲解,这样在教会当事人的同时还可以让群里其他同学也学到知识。
  对于作品选题方面,我指导学生的参赛作品多选择适应面广、公众关注度高的主题,比如环保、节能、爱国、诚信等,提高作品获奖的成功率。
  在风格和制作技术上,重视版面的布局和美观,通过大众化的、百姓喜闻乐见而非特立独行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内容,良好的整体效果和优美的画面能使评委第一眼就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