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三道“数学题”

期次:第692期    作者:教务处党支部 许子乾   查看:1142




  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这场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以少胜多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呢?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只能打不能退。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15000余人。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
  黄桥一役,新四军以不到1000人的代价,歼韩顽1.1万余人,国民党军遭到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失败,蒋介石哀叹:“诚吾人之奇耻大辱。”黄桥决战胜利后,陈毅满心喜悦地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粟裕却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清醒地看到了部队在这次战役中暴露的不足。10月10日,他在战役总结大会上做起了第三道数学题:“过去一天一夜走90公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100公里路追了5天……”也就是说,新四军克服疲劳、连续作战的能力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过去的战场要求会算,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多维空间并存,多种元素交织,不会算更没有胜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校“双一流建设”也是一场以弱战强的战役,各级工作人员要会算、能算,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工作,才能打好这场关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