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学渣”的哈佛路

    一个“学渣”的哈佛路———记2018级化工院博士研究生唐国胜   午休时间的化学实验室里,安静得只有键盘敲打的啪嗒啪嗒声。唐国胜的日常生活便经常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从8点半到晚11点,常常在实验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初次见他,戴着一副银边的眼镜,穿着一身白色的实验服,谈吐轻松而流利,似经验丰富的学长,又似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个整日与实验为伴的大男孩,今年获得了我校“十佳研究生”的荣誉称号和去哈佛医学院访学两年的良机,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报记者经三次采访,了解了他本人的励志故事,以飨读者。   “我不是学霸,但我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   和其他的学霸相比,唐国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着丰富而优秀的就学经历。从小调皮捣蛋又不爱学习的他,自小学开始成绩就在班里垫底,甚至在小升初的时候有过辍学的念头,高考又遭遇了落榜,复读一年才考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但即使是升入了大学,唐国胜对于未来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他不像班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一样整天扎进图书馆里,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依他看来,他不是学霸,但他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论学习,之前我真的不优秀,所以就想在别的方面先丰富下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唐国胜坦言。   本科毕业后,唐国胜继续攻读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课余时间,他不仅完成了跟自己毕业有关的课题,还协同导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部分实验,帮助同门师弟师妹们解决实验上的难题。通过这样的锻炼,他发现,比起书本上的知识,他更喜欢做实验,喜欢自己动脑思考,勇于实践。于是,由实验萌生的兴趣让他坚定了搞科研的决心。他始终坚持“早八晚十”的工作时间,就算是周末,他也经常选择在实验室里度过。做实验、写文章、写专利,他总是实验室最晚走的那一个。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精通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的设备,不光限于使用,连维修工作他都包了。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硕士期间,他发表了7篇论文,授权8项专利,并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成果给了他科研的信心,但研途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由于英语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梦想考入中科院读博的愿望破灭。这一打击让唐国胜挣扎了很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当时就想着直接工作算了。但心里还是放不下,还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唐国胜最终决定,继续备考一年。   但由于英语基础太差,唐国胜在英语学习上花的功夫是其他同学的几倍。“百词斩”App上的背单词打卡,他从未间断过一日。难懂的英文文献无论多枯燥,他也总是熬灯夜读。虽然过程很煎熬,但他觉得还是值得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啊,特别是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回忆起那段经历,唐国胜笑言。   创新“各异向微球”制备方法 引入生物医学领域 有人生来就天赋异禀,有人靠后天努力获得成功。显然唐国胜是属于后者,并且他人生目标的确定和一般人相比还晚了一些。“其实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你有那个决心,只要你肯努力,总会有回报。”唐国胜说。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拼搏,虽然与中科院的博士专业擦肩而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南京林业大学。“来南林是因为博士生导师领域内的高水平研究吸引了我,同时在南林,我认为我能凭自身实力获得更多出国科研的机会,这是我最终选择南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国胜说。   硕士期间,唐国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产物化学,经历了硕士期间3年的锻炼,他有了清晰的科研思路和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但他并不想因此踏步不前,所以他在读博期间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科研方向。在接触了多面各异向材料的科研方向以后,唐国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了解了该领域内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及目前制备 “各异向微球”的方法上的不足。他发现,在传统制备多面各异向微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光引发剂、交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材料,这大大限制了微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因此唐国胜思考,能否建立一种全新的绿色策略来制备各异向微球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呢?由此,他确定了研究方向并开始制订了详细的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室前期没有该方向的研究基础,也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唐国胜需要进行很多的探索性实验才能取得相关突破,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我而言,习惯了硕士期间半年左右就能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所以在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信心也会有点动摇。”看到周围的同学都陆续发表了文章,唐国胜的心里虽然着急,但总是不忘给自己加油鼓劲。   他反复不断地查阅资料,尝试实验,找出不足之处,慢慢加以改进。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早八晚十一”的工作强度,终于用两年的时间获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唐国胜的研究论文《Gas-ShearingFabricationofMulticom鄄partmentalMicrospheres:AOne-stepandOil-FreeApproach》首次提出了“一步无油气体辅助策略”制备多面异向微球。考虑到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可降解等优良特性,该研究结合生物基材料,制备了一系列生物基 (主要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各异向微球。鉴于目前技术仅限于六面异向微球的制备,该研究建立的利用气体辅助制备各异向微球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制备八面异向微球,且表现出了超高的生物相容性,不仅可构建“磁性微机器人”,还能实现多种细胞的有序组装和任意编队,在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终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Science(影响因子高达12.4)上,中国聚合物网、搜狐网、高分子科技等媒体都对唐国胜的成果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也抛出了给他提供两年访学机会的橄榄枝。唐国也表示,在哈佛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开展在器官芯片和3D打印方面,最终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医学。   家庭是他坚强的后盾 基于该成果,截至目前,唐国胜已发表SCI收录文章10篇,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40。申请专利15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但唐国胜的成功更是有着“九曲十八弯”的跌宕起伏,他不像其他的学霸一样,自小就热爱学习,拥有秉异的天赋,他也没有太多的特长爱好,最多是在睡觉前看看喜欢的篮球比赛视频罢了。对于他来说,真正推动他的力量,除了自身的加倍努力,就是来自家人的陪伴与鼓励,这给了他极大的动力,一直坚持在喜欢的路上走下去。   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是唐国胜坚实的后盾。他父母始终肩负着他和哥哥两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即使唐国胜少时成绩不好,他们也始终坚持借钱为他交学费。“最后那么拼,说实话,有父母的原因吧,这些年他们都辛苦了,我也要懂得感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谈起自己的父母,唐国胜眉宇间有些担忧,若不是少时父母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来供给他的学费,或许他当时早就放弃了学业。   此外,家中的妻子也是他心中的惦念。唐国胜与他妻子自大学时期就认识了,趣味相投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唐国胜告诉记者,在他几次想要放弃这漫长的科研路,选择赚钱养家时,是妻子告诉他不要放弃,伴随他从吉林到江苏,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默默地支持,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如今的唐国胜在生物医学领域内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未来人生的路上还会有很多未知数,但过往的经历让他相信,坚持一定会有回报。对于自己的未来,唐国胜坦言他想留在高校当老师,继续做科研。他就是这样,沉着、努力、不浮躁、不气馁,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最终向自己的梦想一点点靠近。

  • 校“红会”组织近600名学生献血

    校“红会”组织近600名学生献血   今年恰逢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55周年,5月8日上午,南林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配合献血车进校,在体育馆门口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献血活动,共有 563名同学到场献血,献血总量达160850ml。   现场,红马甲配白大褂,组成了一个个温馨的画面。献血者在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引导下,经过血压血型等例行检查后,便挨个来到护士处抽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生已经献血四次,这次依然早早来到了献血处献上第五份爱心。“我觉得献血这件事不需要什么理由,这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行为。”献完血坐在椅子上休息的他告诉记者。   “你们要多吃一点,多喝点水!”在休息区,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这样暖心的话语。据了解,清晨7点,南林红十字会的同学就早早来到体育馆门口忙碌起来。搭帐篷、搬椅子、运物资……为献血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年过八旬的协会指导老师周丽卿一直站在这里,给献完血的同学们端上一杯杯热橙汁补充能量。等他们刚喝完水,周丽卿就俯身抓起一把小蛋糕塞到他们怀里,生怕他们献完血身体虚弱。   自2014年始,南林红会便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献血活动。据统计,2018年,献血车进校三次,南林献血人数1286,比计划献血人数超出236人。今年,为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15周年,8日下午,周丽卿还带领校红会的同学们在锁金社区 “三点红养老院”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活动主要分为义演、通讯技术讲解、心肺复苏和义诊四个板块。百余名老人们纷纷自发前来听课,红会同学还精心准备了“红色舞台剧———赤子之心”等义演节目,整个养老院里笑声洋溢,暖意融融。

  •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我校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本报讯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力量,5月8日下午,由教务处、校语言文字委员会主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南京林业大学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在校图书馆 8B204举办。大赛邀请校语言文字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和人文学院教授等组成专家评委。   本次大赛既是“传中华诗歌文化,诵时代初心思想”的展示,也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活动共收到广大师生的诵读作品 100余件,经专家评选,遴选出学生组、教师组和留学生组共16组选手进入本次决赛。   现场,朗诵选手各展风采,学生组选手赞美祖国的诗篇与歌颂革命的家书交相辉映,缅怀青春的字眼与纪念爱情的词句相得益彰。教师组选手用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传唱经典,留学生组选手充满异域风情的朗诵更是为比赛增添了几分别样的味道。   最终,学生组由来自校主持队的王雨欣等五人朗诵的作品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教师组由来自人文院林若野老师的《将进酒》、留学生组由来自印尼的于连等朗诵的 《青春万岁》摘得本次比赛桂冠,他们将代表我校参加相关省级赛事。

  • 母亲节:外语院志愿者与锁金十三中学生共叙家国情

    母亲节:外语院志愿者与锁金十三中学生共叙家国情   本报讯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怀,5月12日下午,外语院英语专业的志愿者团队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的同学分享了一堂以“AtLongLastLove———HomeandCountry”为主题的母亲节双语课。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心协与锁金青年工作室联合举办。   活动中,外语院志愿者李晓彤用中英文为同学们呈现了一个精彩南林。志愿者梁佳琳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外多元化的母亲节内涵。志愿者任皆润用英文为同学们展现了祖国母亲建国七十周年以来的宏伟历史。最后,志愿者钱一怡用两首中英文诗歌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本次志愿者进社区开课活动不仅展示了南林学子的中英文水平和演讲风采,更向南京市第十三中的同学普及了不同的母亲节文化,现场号召同学们有国才有家,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