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一百年,我怀念那样的人

期次:第688期    作者:雷浩然   查看:178

  儒学家梁济在一百年前问他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面去的。”
  但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却都如梁漱溟那位最终跳河身亡的父亲一般,是不敢相信世界、或者至少中国,是在往好的方向去的。想象一下那时的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是那么轻易,谁知道明天是怎样的光怪陆离和灰暗无常呢?
  梁济面对着那个时代的荒唐、黑暗、愚昧和残忍,他感到的是失望和痛心,失望痛心后的无所适从和彷徨迷茫。他无路可走,他只能用自杀来宣泄“国破家亡,山河不在”的苦楚,宣誓自己坚守信仰的骨气与尊严。但在那个时代,也有人选择了承担,选择了改变和责任。历史记住了他们,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在向好的方向去的,他们为昨日星辰般璀璨的文化感染,而又在新的时代接受着新的文化与科学———他们是有思想,而又在这样的思想下奋勇拼搏的人。这才是在风云际会的五四风雷背后,我们所应当铭记和传承的。
  当然这样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某一位有识之士的奔走疾呼到一群人的踏步呐喊,也需要时间和心态的转变。在纪念五四运动时,我们应当对那些为“平静的校园容不下一张读书的桌子”而愤慨的学子们表示敬意;应当向那些为声援学子走上街头的工人和商人表示敬意;我们还应当为那些在五四运动之前,远征欧洲的14万华工表示敬意。因为有了他们,在和西方人的横向比较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比洋人差;正是他们在一战欧洲战场的努力,中国最后才可以站在巴黎和会的舞台上,学生们才因缘际会走向街头;甚而,正是因为这些人,国内工人的呼声才愈加强烈,甚而催化出更为燎原的火势。
  历史是用时间铭刻的,但历史决不会桎梏于某一个时刻。五四运动绝不是偶然。在五四运动的背后,是长时间的酝酿和暗潮涌动。是某一个学生在看到某本经典一瞬间的触动,是某一个工人艰难工作中一瞬间的觉醒,是每一个对这片土地怀了最深沉的热爱、有着良好的品质而又愿意承担这个时代重任的人的群力。
  我想,我也愿意相信世界最终会向好的方向去的。
  只要一个国家能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去计较利害为这片土地奉献的人,能够捍卫自己权利的人,能够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要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想我们有信心,可以让这样一片土地变得更好。
  五四运动一百年后,我怀念那样的人。无论怎样,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的每一点耕耘和收获,都是这片土地最光辉的奇迹。你怎样,你的中国就是你模样的映射。你若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你的一点炽热照亮的,也是整个民族的未来与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