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推进新时代思政队伍建设

    我校推进新时代思政队伍建设   本报讯 5月15日下午,我校新时代思政队伍建设启动仪式在图书馆8B204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蒋建清,校党委副书记王培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中亮出席启动仪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全体思政辅导员等100余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王培君主持。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我校于今年启动实施“水杉思政名师培育工程”。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组面试评议等环节,最终韩鹏云、郭辉、李雍被评选为“水杉思政名师培养对象”。启动仪式上,刘中亮宣读了我校2019年度“水杉思政名师培育对象”遴选结果,蒋建清为入选教师代表颁发证书。   为建设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优建强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我校思政课教学实际需要,学校党委研究决定聘任李新宇等14名同志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王培君为受聘教师代表颁发聘书。   蒋建清在讲话中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就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校思政队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担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历史重任。二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单位、各部门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健全考核管理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以实施思政名师培育工程、打造辅导员专题工作室等工作创举为依托,不断推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深入。三是要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要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四有”好老师,当“四个引路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王培君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帮助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的使命担当。全体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要”的要求,苦练内功,创新课堂教学,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全体辅导员要倾情投入,精研业务,创新方法,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各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根据中央要求,努力把学校各项建设措施落实好,全面推动三全育人工作。

  • 科技日报社总编刘亚东来校开讲“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科技创新”

    科技日报社总编刘亚东来校开讲“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科技创新”   本报讯 5月13日,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来校作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科技创新》专题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师生代表等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蒋建清主持。   刘亚东在科技新闻领域耕耘二十余年,对国内外科研创新情况有着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写出过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作品。报告伊始,刘亚东从当今备受关注的“中美经贸磋商”谈起,指出贸易摩擦的背后实则是一场有关科技创新的竞争。他用详实的数据列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发达国家依然发达”,他用了一连串的数字和事实揭示出中国当前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 ‘脖子’?”讲座中,刘亚东谈到《科技日报》在去年6月刊发的“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系列专栏中涉及的中国科技界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当下中国不少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科学精神的缺失。科学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体现在认真、严谨、细致,还体现在追求真理过程中脚踏实地,不懈探索,持之以恒。对科技工作者来说,则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老是想着“弯道超车”。刘亚东指出,只有在科学精神指引下的创新活动,才是富有活力、充满希望的。报告以开阔的视野、翔实的数据和独到的点评,引得师生阵阵掌声。   蒋建清在总结讲话中谈道,刘亚东总编的报告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科技新闻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他指出,高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必须坚守、弘扬和传承好科学精神。新时代的高校科研工作者要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5月12日,2019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马拉松拉开帷幕,2403名南林人在赛道上挥洒汗水,用奔跑致敬伟大时代。报名参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59岁,最小的16岁,本次比赛还特别设置竞技跑校友组,吸引103名我校校友回校参赛。经过激烈的比拼,化学工程学院柏世国同学以16分21秒的成绩夺得竞技男子组冠军;化学工程学院钱晶晶同学夺得竞技女子组冠军,成绩为19分54秒。

  • 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宣讲会在我校举行

    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宣讲会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5月14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欧盟驻华代表团主办,江苏省科技厅、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我校承办的 “‘中欧科研快车’2019年科技创新合作宣讲会”在我校图书馆8B118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庄嘉,省科技厅副厅长段雄,我校副校长张红出席宣讲会,共有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代表近150人参会。   张红在致辞中对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南京站宣讲会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各位与会嘉宾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学科优势、科研成果和对欧国际合作等基本情况。她希望以本次宣讲会为契机,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携手打造开放共享多元合作新路径,推动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形成更多富有见地的思想和创造性共识,为中欧科技交流奉献更多卓有成效的南林范例。   段雄介绍了我省科技创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情况以及对欧科技合作成果,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拓展与欧盟之间交流合作、携手创新,推动更多实体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共享发展成果。庄嘉介绍了中欧政府间联合资助项目的情况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合作成果,预祝双方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中欧科技创新合作迎来更多机遇。   宣讲会上,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科技参赞PhilippeVialatte介绍了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挪威、拉脱维亚等八国使领馆科技外交官分别就各自国家科研政策及对华合作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申报相关政策和流程作了详细解读。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李文涛受邀对中欧科研合作案例进行了分享。   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科技创新合作系列宣讲活动是科技部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做好科技领域成果宣传的重要活动。宣讲活动以集中会议和机构座谈为主要形式,面向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地方科技部门、科技宣传机构及企业代表开展中欧科研计划和科技政策的宣传解读,增进我科研人员对我国、欧盟及欧盟成员国科研计划的了解和参与,促进中欧科技计划进一步对接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提升中欧平等互利科研合作。南京是2019年系列宣讲活动的第五站。

  • 我校两成果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我校两成果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 5月10日,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宁召开,会上公布了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评奖结果。全省共276个项目获奖,我校材料学院周建斌教授主持完成的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获得一等奖。林学院施季森教授主持完成的“百合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种球快繁技术集成应用”成果获得三等奖。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针对农林生物质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率先提出农林生物质气化电、炭、热、肥多联产创新理念,研究并掌握了秸秆、稻壳、木片、果壳等生物质的热解气化过程机理,攻克了气化多联产规模化生产的工艺瓶颈,在设备研发、可燃气净化与环保燃烧、产品高附加值利用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能源局、林草局等部委相继采纳该项目研究成果并发文在全国推广。目前,该项目在国内外建成工程30余个,实现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产业化大规模应用。   “百合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种球快繁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就国内外百合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评价和远缘杂交、辐射育种和生物技术胚拯救等资源创新研究,建立了基于胚拯救、早期杂种鉴定的百合远缘杂交技术体系,选育出百合新品种8个。发明鳞片薄切片高效繁育鳞茎技术、研发胚性愈伤诱导鳞茎脱除病毒、鳞片扦插等技术,筛选出适宜在苏北地区、云南等产业化应用的优良主栽品种4个,创制了日光温室花期调控及二茬花生产技术。目前该项目的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 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总工会下发《关于表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和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我校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被授予 “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评比活动由江苏省总工会组织,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表彰我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或部门,共评选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550个。   我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现有工作人员230余人,管理服务学生公寓楼宇34栋、宿舍5629间。近年来,团队坚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全力推进“平安公寓”建设,认真细致地为全校3万余名学生做好住宿管理及服务保障工作,确保365天在勤、24小时在岗,年均提供日常维修2万余次、服务15万人次,有效化解各类突发事件近百起,确保全校宿舍区域无重特大安全事故、恶性事件发生。团队坚持推进精准化管理,校企合作开发了具有我校软件著作权的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团队坚持服务育人,涌现出了一批帮扶困难学生、关爱特殊群体的“暖心妈妈”“热心大叔”,多人荣获“江苏省高校首届感动公寓人物”“江苏省高校后勤行业2015-2018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团队曾荣获我校第六届“感动南林人物”“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宿舍先进单位”“2007-2008年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